碼頭前沿如長虹臥波,紅色的自動化橋吊嫻熟地伸開臂膀,抓起新能源集卡上的集裝箱,放進靠泊在碼頭前沿的船舶。近日,記者走進長江流域首個堆場全自動化碼頭——太倉港四期碼頭,被眼前的場景深深震撼。
“這里鑲嵌了許多‘黑科技’,有效保障了四期碼頭智慧、綠色、安全運行。”太倉港正和國際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董事長王金才介紹,四期碼頭計劃總投資40.27億元,于2018年4月開工,2021年1月至8月完成投資11億元。從今年6月28日開始,四期碼頭與太倉港三期碼頭13、14號泊位開展一體化經營。
軌道吊自動碼箱,外集卡半自動作業,內集卡全自動作業,堆場與碼頭前沿的橋吊連成一體。得益于5G通信技術和TOS系統的支撐,這一切既可以進行“一對多”遠程操作,又可以進行“多對多”遠程操作,作業精度在10厘米以內。
這是四期碼頭智慧工程的“冰山一角”。“四期碼頭是太倉港建設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的重要舉措,是滬太兩港實現‘同港化’的重要載體,我們深感責任重大,高標準設計,高質量建設。”四期建設項目指揮部總指揮長王堅告訴記者,現在堆場裝卸無人化,碼頭能源低碳化,設備調度智能化,業務單證電子化,信息傳輸自動化,客戶服務遠程化,管理決策數字化,經營管控一體化,直接提高了碼頭作業效率、提升了碼頭的綜合競爭力和綜合服務水平。
以省港TOS為核心的信息化系統是四期碼頭的“大腦”,指揮集裝箱裝卸運輸自動化作業鏈。目前,TOS系統與自動化軌道吊電控、RFID、進出閘、查驗、電子口岸等子系統融合對接,智能理貨、橋吊遠控上線,投入生產的9臺軌道吊作業情況正常,平均作業效率較高,4臺堆高機、2臺正面吊、30部電動和燃氣集卡均到位,形成了6路生產作業能力。可以說,這些裝置對整個長江流域和江蘇全省的智慧港口建設具有示范作用,對國內棧橋式平行布置集裝箱碼頭實現自動化提供借鑒。
與大多數碼頭一樣,四期碼頭在引橋上安裝了路燈。不同的是,這些路燈采用風光互補,自身發電即可滿足使用要求,無需提供電源,無電費支出。更讓人驚訝的是,利用屋頂、車棚等閑置場地,四期碼頭還建設了光伏發電站。
中國電力消耗量僅次于美國,電能浪費占相當的比重。四期碼頭一方面開發利用風能光能,另一方面引入綜合能源管理系統,可以對用電、用水、用油氣等方面進行監測與管理,可以提升能效、按需供能。港內裝卸設備均帶能量回饋系統,能將各機構在作業中產生的多余能量回饋到電網。據測算,四期碼頭設備、堆場智能化節電率分別可達35%、45%。
近兩年來,得益于國家相關政策的推動以及電網公司等相關方的積極參與,船舶岸電在集裝箱碼頭等碼頭加速推廣。四期碼頭建成了江蘇港口范圍覆蓋范圍最高、最全面的岸電項目,可以全線岸電接入。
(轉載自中國港口網)